● 老屋自傳:
推開1970年代家戶經常使用的鋁門,進入了綠意滿院的96號, 跨過玄關、推開古意的木門,踩上寫滿生活記憶的磨石子地板,感受著寫滿屋裡的生命況味,想像眷村媽媽們在客廳裡串門嗑話,軍人爸爸們在庭院談論時勢變化,各家孩子們滿屋亂竄奔鬧著,一幅幅屬於黃埔新村96號的動人畫面,曾經,在此熱鬧上演。 雖然,原眷村住民的步伐已遠離眷村,生活琢磨過的痕跡卻如同昨日的清晰深刻, 印刻在翠綠窗台、復古的紅陶磚、溫潤的木牆隔間;96號屋迷人之處,穿過室內廊道,擁有一個內庭空間,宛如秘密花園般藏身在房舍之中,在此小巧的內院中,日照明亮,可以想見應為當時家戶中隱蔽卻明亮的曬衣場,更是眷村媽媽準備各種醃製好物的絕佳風乾場。 96號屋的特色之一,便是屋舍之客廳、房間圍繞著內庭而建,格局類似傳統合院空間氣氛,最適合喜歡互動交流、分享生活點滴的夥伴群體入住,正等著喜愛台灣這片土地的新住民入住,帶著創意與活力,勇敢推開96號屋的鋁門,來到黃埔新村的小巧新天地,在清晨破曉天光或黃昏餘暉的時候,在96號開始或結束專屬於黃埔已住代護生活的每一天吧。
|